工商時報【記者呂雪彗╱台北報導】
行政院昨(10)日就研商外勞進用機制舉行協調會議,會中決議將建立一篩選機制,針對新增重大投資及台商回流等政府鼓勵的特定產業投資,給予彈性進用外勞。
至於五級制的產業外勞比例上限,勞委會僅同意比照自貿港區放寬至40%,惟政務委員管中閔認為,有必要視產業特性需求做更細緻規劃。
行政院昨天由政委管中閔、薛承泰聯席召開外勞進用機制會議會。與會高層都認為,目前台灣產業面臨全球景氣不佳的嚴重問題,在非常時期,吸引投資有必要更彈性放寬進用外勞規定,雖然外勞並非吸引投資的必要條件,但卻是充分條件。
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主張,如果是對國家經濟發展具有指標性的投資,或為特定戰略目標要吸引台商回流,不一定需以附加就業安定費換取增額外勞比例,應做更細緻規劃。
管中閔作成決議,經建會與經濟部先建立篩選機制,針對新增重大投資案,台商回流等二大類,訂定適用彈性引進外勞門檻條件,凡符合政府鼓勵的產業,有助台灣經濟發展或有助創造國人就業項目,就安費及比例都可以更彈性放寬,勞委會也同意。尹啟銘說,勞委會可訂定一過度期,過度期間有進用彈性,俟過度期後即可與五級制接軌。
至於五級制產業外勞比例上限,勞委會堅持先求突破一小步,即上限比例比照自貿港區先放寬至40%,但如此一來,製造業3K產業最高一級只能從35%調高至40%,增加額度並不大,管中閔認為,如此不盡合理,有必要依產業特性再討論。
至於附加就安費換取「5%、10%、15%」增額外勞比例,經部主張附加就安費額度為4千、6千、8千元,但勞委會主張額外加6千 、1萬、1萬4千元。管中閔認為並不合理打回票,要求兩部會重新估算,他認為,訂太高附加額度門檻等於不准企業申請增額外勞比例,失去政策美意。
關鍵字自然排序點擊軟體點擊軟體關鍵字自然排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