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時報【李明賢╱新聞分析】
五月一場證所稅大戰,讓陳內閣折損一位財長,這次基本工資案卻又上演類似的閣員角力戰。不同於先前陳冲直接對上劉憶如的戲碼,此次陳冲退居二線,而是由擁有中研院院士身分的政務委員管中閔,與勞委會政策對話,行政院改任仲裁者角色,這也讓閣員與政策都多了轉圜餘地。
證所稅導致閣員掛官求去並非個案。回顧過往,從三月本勞外勞薪資脫鉤、二代健保停保措施,都可看到部會角力;八月底行政院會審查總預算,四位閣員罕見搶預算,更引發「閣揆罩不住閣員」疑慮。
財經背景出身的陳冲,決策從企業損益與風險控管出發,希望找出最佳解決方案,雖謹慎卻失之決斷,更與當前講究速成的政治環境格格不入,多少有點「政治不正確」。
這次基本工資案也是如此,早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開會前,陳冲三度祕密開會確立「月薪不動、時薪可調」,卻不被王如玄接受;直到管中閔公開發難後,王如玄一度傳出神隱,隨後下午又拜會立委爭取支持工資案,幾乎是劉憶如模式翻版,也讓外界懷疑是否又有閣員要「陣亡」。
事實上,基本工資調整不僅是「顧勞工」的單一面向,更涉及陳冲的產業政策走向。馬政府過去兩次調漲工資案,不無選舉考量因素,陳冲既要調整產業體質,應會思考如何建立一套薪資結構調整方案,而非是喊價式加碼。
更何況,陳內閣本周剛拋出拚經濟方案,除了靠政府公建預算投資,更得仰賴民間企業投入預算,此刻若通過基本工資案不亦是加重產業負擔,豈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?
這場基本工資角力戰其實只是一場政策之爭,政策價值無優劣,卻有推動時機的問題。如何在其中取得折衷,別讓優秀閣員動輒求去,也是閣揆責無旁貸的課題。
點擊軟體愛情公寓貼文軟體網頁設計人氣流量軟體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