〔自由時報記者陳怡靜/台北報導〕台灣人才危機問題引發關注,繼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警告「台灣人才出現斷層」,行政院政務委員管中閔昨也憂心指出,台灣人才資源已進入「吃老本」階段,人才供需面臨質量落差,如果不積極解決人才困境,估計三到五年內,台灣將淪為三流國家。
國科會「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」昨針對「台灣的科技人才危機」討論,引言人管中閔措辭強烈指出,台灣過去仰賴人才發展,目前卻進入吃老本階段,面臨「人才供需出現落差、教育體制偏差僵化、人才培育不符需求、國際人才競逐失利」等四大危機。
他直言:「台灣一年培養近三十萬大學和研究所畢業生,許多卻高不成、低不就。」教育的學生,沒法創新科研、也無法操作實務,「學生抱怨找不到工作,企業抱怨學生不能用」。
大學碩博士班過多 多數不具特色
管中閔指出,國內大學與碩博士班都過多,多數大學不具特色,有的技職生連基礎製造或服務都不會,卻有七成想升學。此外,大學被制度過度管理,「台灣好像只有一個大學,叫教育部大學」。
管中閔建議,應落實高教分類定位,讓研究型、一般型與技職型各自發展特色,經營困難的學校則思考退場。另可鼓勵民間成立專業訓練學院,培養設計、餐飲、旅遊、行銷等專才。
張忠謀:科技轉經濟人才 嚴重不足
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,台灣不缺基層的科技人才,但有能力將科技轉為經濟的人才卻嚴重不足。中研院院士、前清大校長徐遐生更直指,大學高達一六八所,教育部應該放手讓大學整合、找到定位。
前台大校長:大學非職業訓練所
人才問題矛頭紛紛直指教育問題,但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認為,家庭與社會也有責任,企業也須有能力把年輕人訓練成優秀的人。
前台大校長陳維昭強調:「大學不是職業訓練所,應培養廣泛知識。」「學用落差」不該靠大學去完成「最後一哩」,或可透過專業訓練職業機構,完備各領域可用人才。
教育部次長林聰明無奈說,教育部也很想鬆綁大學,但輿論常讓問題偏向政治化,中生來台、學費調漲問題等都會吵翻天。很多企業用人也取決於學歷,導致技職生想衝學歷,教育部希望讓專業證照取代學歷,但還需勞委會點頭。
人氣流量軟體 奇摩知識家貼文軟體發信軟體愛情公寓貼文軟體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