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SEO關鍵字點擊軟體app廣告群發軟體SEO關鍵字點擊軟體qq廣告群發軟體

【大台灣旅遊網TTNews/范綱武採訪】

「錫打禁指金包皮~一心打來送分妳~實言實語同妹講~心中有錫妹毋之~」高亢嘹亮的客家山歌在山中迴盪,頭戴斗笠、肩上擔著扁擔的客家人,正輕哼著山歌一步一步的往山上走去,這樣的景象,是老一輩客���人記憶中熟悉不過的景象,也刻畫出早期客家人刻苦、墾荒的硬頸精神。

  早期的客家人發展歷程中,都會敘述客家人刻苦耐勞,男人辛勤打拼、女人則是勤儉持家,一直以來,這也是客家人優良的傳統。然而,為何大多數的客家人都居住在靠山、地勢較為崎嶇的山稜地帶,這就要從客家人的遷徙與發展歷史過程談起。

  台灣移民歷程中,因語言、省分文化背景等因素的隔閡,水資源與土地的爭奪,加上清朝時期「以漢制漢」的政策,造成閩粵客間緊張關係與對峙不斷,因此常常釀成許多大型械鬥衝突,自康熙以來客家族群逐漸趨於弱勢,也增加了生存壓力,道光年間更爆發長達十幾年的械鬥,因此客家人逐漸從西部平原移入山區,分類械鬥也成為台灣客家人「遁入」山區的主要原因之一。 

  由於山區地勢崎嶇、路途遙遠,因此客家人就需要用扁擔運送作物、物資往來村莊之間,也讓客家人養成的刻苦的生活習慣;此外,雖然分類械鬥造成客家人移居山區,但是卻也形成客家人與台灣某些產業產生密切的關連性。

  對於台灣史非常有研究的尹章義教授就指出,北部平原上的客家人約在乾隆四十八年後陸續離開,這一時期正是茶葉與樟腦成為台灣產業的出口大宗的時期,而樟腦、茶葉以及桐油正是客家人發展歷史過程中重要的經濟來源,而許多客家人遷徙丘陵山區的背景,也是台灣茶葉產區與客家人分佈區約略重疊的歷史原因。因此,有人認為台灣獨特的「採茶歌」也多為客家歌謠,幾乎沒聽過閩南人唱採茶歌的!

  尹章義教授認為,許多客家遷離平原,並非他們「打輸」閩南人,而是被新興產業吸引離去,這樣的說法,也間接肯定的客家人在台灣產業發展歷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。 

  輕快的歌聲仍在山中迴繞,欣賞桐花的同時,也回想過去客家人墾荒闢山的精神,那也是台灣最真實而純樸的生命力。(攝影/范綱武)


南投地區休閒生活網
2008客家桐花季:http://hakka-tung.travel-web.com.tw/

SEO點擊軟體臉書行銷軟體SEO點擊軟體關鍵字點擊軟體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曹佩芸 的頭像
    曹佩芸

    健亨整合行銷(網路行銷/電話行銷)

    曹佩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